《红楼日常》转载请注明来源:退婚流小说tuihunliu.com
这一天,杨郁离又去赴席后,恰好江南甄家有人来。贾家与甄家也是老亲了,这些年都没断了往来。尤其甄家的二姑太太嫁在京城,又会做人,与贾府走的颇为亲近。
见着宝,甄家的人不由惊叹,这一个跟他们家那一位简直照镜子般的相像,贾母等人闻说了,亦皆纳罕。
杨郁离回来,那几个甄家的女人又往荣禧堂来,因着这一二年来她们在南边听过不少这位夫人的名头,因此在杨郁离跟前比在贾母跟前还要拘谨,生怕惹了她不快。杨郁离想的却多一些,虽然因为自己贾家是保住了,另外几家却不好说,尤其是甄家,估计还是抄家的命。只是,这却与她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了。由于她的到来,这个世界已经远远偏离了原来的轨迹,原是与宝对应的甄宝也早就失去了他既定的用。杨郁离虽然心善,却还没到圣母的地步,对于别人家的命运,没打算去插手,顶多是在甄家被抄之后,救济他们一下,让他们不至于衣食无着就是了。
且说这个春天,杨郁离带着宝钗、妙、探春几个参加了几场赏花宴,京中的这些富贵人家也就大抵知道了这是在给几个女孩儿找人家的意思。于是,找杨郁离明里暗里打听的人也多了起来。旁的不说,这几人的模样品格儿放在哪里都是出挑的。再看谈吐,就更加得人意了。
就有锦阳侯府的当家太太于夫人来和杨郁离说:“虽是我们二叔那边的,但从小也是锦衣食的长大,虽然没有大出息,却也熟读诗书、通情达理的。要是没有意外,年前就已经成亲了。偏偏那女孩儿先是守孝,结果自己又得病去了。可见是没缘分的。”
杨郁离一面听她说着,一面神识往四周放出去,于夫人所说的是锦阳侯堂弟家的儿子,正房嫡出的幼子。杨郁离原先就注意过他,因此没多久就在一处亭子里看到他正与一群人谈诗论画。这样的脾气性格,倒是与妙相配。也正是如此,杨郁离先前才会注意到他。只是求亲的事儿却不能由她来说。如今男方来提,是最好不过了。尤其于夫人与她交好,就算不同意,俩人也只当没有过这回事,不会耽误了姑娘的名声。
回到家中,杨郁离便叫了妙来:“说起来也是矛盾,一方面我想着让你在家里多住些时候,享享女孩家的福。可另一方面你的岁数却是比她们大了些,我又怕因此误了你的姻缘。”
看着妙变得红红的脸,杨郁离笑道:“这里没有旁人,你不必如此害羞,迎丫头的亲事定下来之前,我也是跟她说过的。今日有位夫人跟我提了个人,我觉得挺好,……”她便把那赵小公子的事情说了。
妙心内一片茫然,不过她却是知道杨郁离对她不说尽心尽力,却也是没有丝毫坏心的,因此便低声道:“一切全凭太太做主。”
就不再多说别的。
她骄傲惯了,纵然想说些好听的话,一时却是难以出口。
杨郁离如何会与她计较,摆手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看着办了。你也放宽心,我总不会害你。再者若是将来他们家敢欺负你,我也是不依的。”
妙听了,心底更沉静了些,便告辞回去了。
杨郁离摇头,还真是不讨人喜欢的性子,还好那赵小公子的母亲是个慈善人,能让妙少受些磋磨。
关于宝钗的婚事,杨郁离却是打算秋闱过后再定。因此,眼瞅着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她出门的次数就少了。倒是元春那里因月份大了,时不时的关注着。
宝钗婚姻一日不定,薛姨妈就难以安心。等杨郁离跟她解释之后,她才长出了一口气。“还是姐姐想得周全,难为姐姐为宝丫头操这么多的心。”
杨郁离心中自嘲一笑,就算为着那位前辈,自己也得多尽心啊。不过,在这个世界中几年,看着这些女孩子们长大,若说她如今都是为了任务却不尽然了。
又听薛姨妈道:“还有件事要讨姐姐的主意,那邢姑娘的品格我瞧着实在是喜欢。有心说给蟠儿吧,我却也自知蟠儿配不上人家姑娘。可巧,薛蝌如今正在这里,我瞧着他两个倒是一对天造地设的夫妻。不知姐姐意下如何?”
杨郁离笑道:“薛蝌那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蟠儿又没有个亲兄弟,往后有他帮衬着总好过自己单打独斗。不过这件事我也不大好开口,要叫我说,妹妹不若去找凤丫头,我们老太太怕是爱管呢。”
薛姨妈笑笑,她也是这么想的,人年纪大了,可不就爱做媒。
果不其然,凤姐儿和贾母一说,贾母就叫了邢夫人过去。邢夫人如何肯不依,尤其薛家又富,侄女嫁过去,别的不说,以后弟弟夫妻二人的花用是不用她操心了。
这桩婚事定下,别人也就罢了。独李婶暗自叹气,在她看来,自家的女儿虽然比不上钗、黛、琴几个,还比不上邢岫烟吗?尤其自家是书香门第,那邢家夫妻却是那样的人。李纨知晓其中的关键,只是这话却不能说,也只当不知道罢了。
杨郁离若想知晓一家人的品行自是轻而易举,因而当于夫人再与杨郁离谈及此事时,杨郁离便笑着应了:“妙虽说只是我的干女儿,我却也真心把她放在心上的。尤其是想到她亲生父母已经不在,她自己又独自修行这么些年,最是可怜不过,因此便多想疼惜她些。若不是她年纪实在等不得,我说什么也得让她在家多住些时候。”
于夫人笑叹道:“她能到了你们家,得了你这样的干娘简直是天大的造化。咱们这样的交情,我也知道你的意思了,必不会让她受了委屈就是了。”
杨郁离笑道:“还要你那妯娌多担待,这孩子出身在富贵之家,小时候也是金尊贵地养着,后来出了家,更不理会世事。因她家世好,寻常的琐事烦恼也找不上她,更是养成了孤高的性子。”
于夫人却更是满意了,虽然妙脾气不好不是什么好事,却也恰恰说明她的尊贵,即使是出家也是有足够多的财物傍身。虽然她那堂侄没什么功名,她那隔房的小叔子也不过是个六品官,却也不想娶个身世或者经历太过复杂的姑娘。如今杨郁离话里透出来的意思,一是妙未曾被现实生活磋磨过,还是一副大家小姐的孤傲性子;另一则则是说虽然妙没有了亲生父母撑腰,她却还是把妙放在心上的,荣国府会给这位小姐做主。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她那堂侄家里早年挥霍惯了,分家后却没有足够的营生,如今大不比从前,也没有条件挑更好条件的姑娘了。
至于赵家的境况,杨郁离自然是知道的,不过是穷了些,这在她看来真不算是什么事儿。相反,这才有利于妙立足呢。到时候,自己这边再帮着女婿捐个闲职,妙在他们家的地位自然就上去了。
又过了一两个月,方把一整套定亲的程序完成。定在了来年四月成婚,日子算是赶了些。杨郁离叮嘱了凤姐儿,妙的一应份例都按着迎春的来。贾家嫁女儿少说了一万两银子跑不了的。若是从前,众人未必服气,可这两年杨郁离给贾家带来的钱财简直不能计数,这一万两真不算是什么了,尤其是还有老神仙的面子在里头,连贾母都发话不能少了妙的嫁妆。当然,除了官中给的嫁妆,杨郁离还会给迎春不少私房,妙就没有这待遇了。这并非杨郁离不喜妙,完全是因为妙自己的银钱够多,实在用不上再给私房了,顶多给她些现银压箱底。
可巧,妙的婚事定了没几日,宫里那位老太妃便薨了。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夫人、杨郁离、凤姐儿、尤氏、秦可卿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陵墓在外地,一来一回再兼停放最少也得一月光景。两府无人却是不行的,因此便报了凤姐儿产育,将她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横竖宁府那边还有闭门修行的贾敬镇宅,家中下人对他可是畏之如虎。荣府这边又请了薛姨妈、李婶照管她们姐妹,李婶本来就住在稻香村不提,薛姨妈也挪进园子里来住,蘅芜苑本就宽敞,多住一个人也不拥挤。
虽然贾母诸人都出门去了,但前几年杨郁离整顿贾府的余威犹在,又有凤姐儿这个当家人留下了,所以下人们虽然忙乱了些,敢借机生事的倒是不多,尤其是凤姐儿杀鸡儆猴地收拾了两家人之后,更不敢放肆了。宁府那边更规矩,老太爷可不会给他们一点面子,若犯了事,管他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律打杀出去。因此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人敢去触霉头。
黎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退婚流小说tuihun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