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退婚流小说tuihunli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探春最爱书法,此刻拿着黛送来的几支新湖笔极是高兴,想起先前心中便有的设想,兴致一来提笔写道:娣探谨奉……。
写完了,命丫头们给各人送去。过不多久,宝、黛、宝钗、迎春、惜春就都过来了。都说探春这个建诗社的主意有趣儿,又各自起了别号,诗社始成。因众人说道:“倒不巧了湘云不在。”
探春便道:“今日再去接她也来不及了,不若咱们先起一社,待她来了,再补上。”
众人兴之所至都说好,便就着贾芸送来的海棠开了这第一社。
一众人玩得开心,结束后还拿到许先生那里去品评,许先生于诗词上并不擅长,都说好。心里也是赞叹这帮大家闺秀的奇思妙想:果然是世代簪缨之家,连女公子们的爱好都这样雅致。
杨郁离“听说”了,还着人送了贺仪和诗社的活动经费。众人受此鼓励,兴致更浓了。
宝回去便鼓动贾母去接湘云,湘云来了,果然遗憾的了不得:“竟没能赶上第一社。说不得明日我先邀一社了。”
众人见她这样,自然更是欢喜。
待众人各自散去玩时,杨郁离命人将湘云叫了来。笑道:“我听说你要做东请客呢。”
湘云不好意思道:“亏得在这里时太太不光给我月钱,连私房都给,若不然,这东道我还做不起呢。”
杨郁离道:“你想要做东是你的一片心意,但怎能真让你一个女孩子家破费呢?”
说着把一个荷包递到湘云跟前:“我给你个主意,拿这钱去找宝,让他给你买东西去。”
湘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平时只要她住在贾府杨郁离给众人银子就没落下过她,这时再推辞倒显得矫情了。
湘云毕竟年纪小,一时想不到要请什么样的东道,因想宝钗素来稳重大方,便去找她商量。
宝钗便说:“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妈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但想着杨郁离都给了银子,再用宝钗家的东西却不合适。笑道:“姐姐的心意我领了,只是怎么能这般麻烦姐姐呢?不瞒姐姐,为此东道,太太还给了我银子,我却不能再叫姐姐白给我东西。若要用姐姐家的东西,钱也是必要给的。”
宝钗先是想着湘云在家里做不得主,只怕没什么银钱,却忘了自家姨妈向来大方。便笑道:“是我想岔了。既是如此,主意还是那个,就托宝给你去买要用的东西吧,这样虽然麻烦些,却也热闹有趣,想来老太太也喜欢。”
湘云见宝钗不坚持,也放下一颗心:“姐姐说得是,正好趁着这次请请老太太,我这也算借花献佛了。”
宝钗笑道:“借花献佛也没什么不好,有这份心老太太就高兴了。再者说,姨妈说得对,你一个姑娘家在这里做客,她们哪里能让你自己掏钱呢?”
第二日一早,湘云便去找宝,说了这个主意。宝一听要赏花吃蟹也是高兴,兴冲冲地就拿了银子带人出门了。
杨郁离已吩咐了凤姐儿,让她帮着湘云料理。因此早饭后便在藕香榭的亭子里摆好了桌案。宝回转的也快,原是宝钗跟薛姨妈说了,薛姨妈便道:“哪里用得着再去找买的地方?就让宝哥儿从那个伙计家里买就是了,也费不了几个钱,横竖让他多给些大的好的,回头咱们再赏他也是有的。”
薛蟠如何把这点钱看在眼里,因此接了宝的钱看也没看就让人送了好几篓子的螃蟹,足够摆宴用了。
一大群人喝酒赏花吃蟹,惬意的不得了。杨郁离正靠廊檐坐着赏桂花,就听有人来报,刘姥姥来了。
杨郁离便说道:“准备些客饭先招待着,我这就回去。”
下人见她态度,也不敢轻视刘姥姥,先去招待了。杨郁离又在贾母跟前凑了回趣,方告了辞。
再见刘姥姥,与先前大是不同了,如今也是穿着绫罗绸缎,不似之前那般干瘦,脸上的肉也多些了,显出几分富态。
刘姥姥见着杨郁离,激动得了不得。“早就想来看看姑太太,可前一年地里年景不太好,上一年府里又忙着接娘娘,我那女婿听说了不叫我来添乱。”
杨郁离笑道:“姥姥太客气了,大家都是亲戚,姥姥什么时候有闲了,只管来坐坐。”
刘姥姥在椅子边上坐了,又叫过板儿,“你如今能念上书都是亏了太太,快再去给太太磕个头。”
杨郁离见这孩子果然比上次见的时候像样子多了,点头道:“看这样子,这孩子读书必是好的,姥姥果然是有福之人。”
刘姥姥忙摆手:“我哪里是什么有福人,还不都是太□□典。那年太太给了我们那些银子,我便想着,别的我不管,但孩子必须得去读书,方不负太太的一番心意。不怕太太笑话,我那女婿人是个好的,能耐上却是差了些,这也跟他不肯读书有大关系。因在冬天里,地里都闲着,我那女婿有了银子便想着做点买卖,却不想让人骗了。若不是我叫闺女偷偷藏了些银子,如今还不知过的什么日子,我也再没脸上门了。好在我那女婿是个肯听劝的,这两年有我看着,做了几个买卖,又买了房子和地,日子算是过起来了。”
刘姥姥这般说,也是为了说明并非自己忘恩负义现在才来,实在是家中前两年有情况。
杨郁离听了,暗道原来还有这么一出,她因着书里的印象,却是没有关注过这一家子,以为他们日子肯定过不错。
又说了会儿话,凤姐便过来了,笑道:“老太太醒了,听说姥姥来了,要见呢。”
刘姥姥一慌,站了起来:“这是怎么说得,我还是走吧。我这生像儿怎好见的。好姑奶奶,你就说我去了罢。”
凤姐道:“你快去吧,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杨郁离也说:“凤丫头说的是,老太太一向慈和,想来是想和姥姥说说话。”
凤姐一拍手:“就是呢,老太太就是这么说的:‘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
杨郁离亲自领着刘姥姥往贾母的上房去,刘姥姥心中虽是各种惊叹,却没差了礼数。她是极有生活智慧的人,绞尽脑汁地想着这些贵人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说的故事充满乡土气息的野趣,让众人都沉浸其中。尤其是宝,简直是欲罢不能。刘姥姥下一个故事都讲完了,他还惦记着抽柴的事情呢。趁人不备又找刘姥姥细问,刘姥姥本就是胡诌的,怎么会有真地方,不过胡乱拿话糊弄过去罢了。
刘姥姥揣摩对了贾母的心思,合了贾母的胃口,贾母便兴头地留她住下,第二日一早又带着她逛了大半个园子,到了晚上便有些懒懒的。虽然没有生病,到底不舒坦。即使如此,还是命鸳鸯把东西都给刘姥姥打点上。鸳鸯答应了,到杨郁离跟前来回话。
刘姥姥正好也在,鸳鸯拿一样,她就念声佛,又说:“怎么当得起?”
杨郁离笑道:“这也是投了老太太的缘了。你老也别客气了,都是老太太的一片心。”
刘姥姥这才不再推辞了,只是仍是抹不开脸:“来一次拿这么些东西,怪不好意思的。”
杨郁离道:“姥姥不也带了东西来?亲戚间恰是要常来常往的。”
又有凤姐要刘姥姥给大姐儿起名儿,到底应了巧姐儿的名儿。只不过贾家女儿历代取名儿都有讲究,巧姐儿只能算乳名儿了。考虑到贾赦、邢夫人夫妻那个样子,对这个孙女也不上心,最后还是杨郁离给起了个大名儿叫贾萱。
不说刘姥姥大开眼界地离开了,且说黛因在行酒令时候说了句戏文里的话,和宝钗终成莫逆之交。杨郁离自然是知道其中缘由的,不过现在的宝钗知道与宝无缘,即使心思深沉,也不会算计黛了,左右不过是为了好人缘罢了。因此,杨郁离也就随他们去了。
园子里的事情,都是交给迎春、探春管着,她们二人也就比旁人忙些,黛等或歇着或玩的时候,她们还得管理园中琐事。不过,她们都是知道好歹的,心中对杨郁离只有感激。
因近几年杨郁离的重视,凤姐儿对迎春也比书中关照多了,毕竟是贾琏的亲妹子。因此姑嫂二人也是亲亲热热。迎春对侄女儿巧姐,也是甚为用心,经常做些针线给她,倒使得凤姐儿对着迎春有几分真心了。